397 西湖画舫上的会议,该向哪个群体加税?-《大清话事人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抛开良心不谈,这回报率不得上万倍?

    湖畔有一座前杭州知府的宅子,占地百亩还带私家花园。李郁悄悄传旨封赏给了潘家公子。此事知道的人不多~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赵立夏逐字逐句看完了草案。

    范京的想法颇为新奇:按照雇工的数量和雇工的月银来收税!

    例如,

    一个棉纺工厂,雇佣了1000名女工。600人拿2两月银,350人拿3两月银,剩余50人拿4两月银。

    这座工厂,一个月发放的总工钱就是2450两。

    按照3成的税率,收取735两商税。

    如果下个月工人数量有变动,就按照新的总工钱浮动。

    乍一看,漏洞很大。

    可以少报工人数量,少报工钱。

    可是,

    范京自然想到了,在补充条款里特意注明了“用工合同实施办法”。

    雇佣工人,

    必须提供吴国劳工署印刷的用工合同,一式两份,签字画押。

    退工时,

    必须签署退工合同,一式两份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工厂门口,悬挂铜牌一方。

    铜牌刻字:

    若有不签合同或者阴阳合同,工人无论是否获利,皆可向官府举报。

    查实后,

    处以重罚,少报1人,罚银500两、少报1两,罚银500两。举报者还可获得3成的返利。

    如此举措足以杜绝宵小。

    赵立夏很精明,

    这份草案设计之精妙令他拍案叫绝。

    生意好,雇佣工人就多。

    生意差,雇佣工人就少。

    雇佣熟练工,工钱就高。雇佣新手,工钱低。所以,这很合理。

    在没有信息化的时代,

    范京能想到这一步也算是到达天花板了。

    实际上他还有一层隐藏用意,

    逼着这帮商人引进各类机器、进行技术升级。

    毕竟机器不收税。

    范京虽然不懂工业化到底是什么,但是他已经听陛下说过太多次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以上是针对生产型工业的,对于针对贸易型商业该如何精准征税,范京还没想出来。

    既要合理,又要具备可实施性。

    想到头秃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样,先推行吧。

    商人们开始低声交谈,都是人精,一针见血,利弊看的透彻。

    有位皖南茶商说:

    “我们挣1000两,给朝廷交2两。长久下去不是好事,是祸事。”

    “与其捐输,不如交税。”

    “我觉得可以接受。生意嘛,各退一步。一方吃肉,一方喝汤的生意肯定没法长久,早晚一拍两散。”

    商人们似乎颇为通情达理,其实也是害怕。

    陛下和你讲道理你不听,陛下掀桌子的时候,你哭都来不及。

    做人,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识时务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过了好一会,

    范京回到船舱:

    “诸位,本官的草案可有不妥之处?”

    众人齐刷刷起身,拱手道:

    “我等愿意接受。”

    范京如释重负,双方又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,把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也重新厘定清楚。

    例如,

    开工厂所需土地按年收取租金,每亩2两。

    朝廷也尽快成立相应的机构,效仿“胥江工业园”,搞集中化。

    例如,

    梳棉——纺纱——坯布——印染——成衣

    这是制衣的全部工序。

    大家如果都开在一起就省事多了。

    当然,

    有资金实力的话,可以直接打通全链条,上下游全做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杭州之行完美收官,范京又饶有兴趣地去了宁波港。

    他想知道,

    这边的海贸发展到了什么程度!

    之后,

    他乘坐海船北上,从松江府金山卫进入内河,最终抵达苏州府。将浙江之行的成果向陛下做详细汇报。

    陛下已经迫不及待要让江南做全球海贸的中心了。

    卖到伦敦的每一盎司茶叶,卖到巴黎的每一匹苏绣、卖到波士顿的每一个瓷盘,都会变成子弹,呼啸着打向吴国的敌人!

    而李郁,此时正准备解决最后一个麻烦:

    接待滞留的上千名撒克逊皇家海军以及2名绑架来的使团成员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