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3 整编,练兵!-《大清话事人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胡灵儿微笑,小手不停,拨着算盘。

    继续念念有词:

    “去年秋粮征收了320万石稻米,脱壳损耗1成半。按照一个士兵每月需消耗170斤粮食计算,一个军团就是1万4000石,再加上官吏、工匠等,每月需耗粮10万石。”

    李郁突然打断,问道:

    “现在吴国直接供养的人,不分兵民官,共计有多少人?”

    胡灵儿翻了翻册子,心里默算了一下:

    “大致有8万5000人左右。”

    李郁叹了一口气,补充道:

    “寡人突然想到,还需要考虑赈灾,以及粮价高涨时开仓平价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英明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正月已过,距离春收的季节还有半年。

    农业署的人提醒过,今年的收成可能不会太好。

    天成元票号掌柜刘金鑫也为了讨好自己,把票号在各地收集的天气情况和粮价汇总报告呈交了一封。

    他们都是基于经验和朴素的统计学,来推测这一年的收成年景可能会低于合格线。

    “粮食,就是人心。”

    李郁自言自语,心中琢磨着要不要花大价钱囤粮。

    农俗有句谚语:

    知道二月风,便晓六月雨!

    意思就是如果农历2月的大风天多,六月便会多雨。如果很少刮风,那六月就很可能会干旱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李郁推开窗户,见院子里的柳树刚开始抽芽。树枝很稳,一动不动。

    这似乎是印证了说法。

    “去年冬天寡人在江西督战,江南可曾有一场像样的大雪?”

    胡灵儿回忆了一下,

    摇头:

    “没有,妾身记得很清楚,年前只下了两次地面都没覆盖的小雪,比往年暖和多了。西山岛和府城之间,船只都是正常通航的。”

    冬季过于暖和,没有雪或者少雪。来年便会有虫害和干旱,庄稼就会减收。

    在 18世纪末的冬季,这样的冬季确实不正常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大规模战争倒是有利的。大军在江西转战数月,未曾遭遇恶劣天气,粮道和行军都颇为顺利。

    若是暴雪,恐怕当时就无法完成包围歼灭清军主力的战略构想。

    李郁沉思片刻,便下定了决心:

    “让粮食署牵头,以商人的名义先从周边购买50万石粮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津门重镇,大沽口。

    海河在此处流入渤海湾,此地属于京畿海防的最关键一环。南北各设有一座炮台,另有兵营1座,水师码头1处。

    津门镇总兵衙门就在5里外。

    海面,

    一艘挂着绿营旗帜的巡防船,慢悠悠的行驶着。例行巡逻而已,毫无难度毫无危险。

    渤海湾,

    一般来说风平浪静,更像是内湖。

    突然,舵手瞪大眼睛望着几里外一个黑点。

    “那是什么?”

    一群绿营兵凑到船舷,极目眺望。

    有灵活的爬上了桅杆:

    “有艘船好像触礁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船上官职最大的千总。

    千总皱眉,仰头问道:

    “是渔船还是商船?”

    “商船!”

    千总暗喜,大手一挥:

    “弟兄们,救人要紧。靠过去,但不要太快。”

    “嗻。”

    众人心领神会,那片区域水浅,底下全是暗礁。船一旦不知凶险贸然驶入后,触礁沉没,但不会全沉。

    这可是个发财的好机会。

    到时候把落水的商人救送上岸,再返回来派水性好的人稍微往下钻个半丈,就能摸到船舱里的货物,运气好能发笔横财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航行了2里后,桅杆上眺望的绿营水手突然喊道:

    “大人,是夷人!”

    “啥?”

    “那艘触礁搁浅的船上,站着好几个黄头发绿眼睛的夷人在朝我们挥手。”

    千总激动的从椅子上跳起来,只看了一眼。

    就疯狂大吼道:

    “快,救人!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