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一群旗人老爷们都在愤怒的诅咒那些奸商,同时咒骂都统衙门和顺天府太软弱。 这次所有人都站在一个战壕里,对当前的生活很不满。实际上京城里的汉人也不满,但不敢说这种大逆不道的怨言。 普遍的怨气和即将过年的喜气缠绕在一起。 四九城的气氛显的很诡异! 而四九城的核心,紫禁城的气氛就更诡异了。 侍卫们脸色肃穆,按刀宛如雕塑,并无往日的轻松感。 因为, 帝国的南方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。 大清立国130年,只有三藩之乱和准噶尔能够媲美的危机。 “罪臣阿桂,泣血上奏。江南伪吴王统兵10万,出徽州下饶州,湖口满汉官兵苦战皆亡副都统歧征以下数十名八旗官佐阵亡,绿营总兵副将游击阵亡无算,另有数目不详兵丁被俘。长江水师一战尽墨,提督以下十余人战死,鄱阳湖以东水域尽丧敌手。” “九江告急!江西告急!东南告急!” …… 京城3品以上官员全部在殿。 总管太监秦驷不带感情的朗读着折子,确保声音足够所有重臣听得见,却又不至于刺耳。语调略带悲愤,却又正气凛然,暗藏信心。 光这份播音技能,若是放到某个时代的半岛王朝,也能混个御用播音员。 读完子,他就悄悄隐匿到了殿内的阴影当中。 死寂。 所有人都低着头,默默消化这个震撼的战败消息。 乾隆突然暴怒: “你们都是哑巴吗?” 呼啦啦,瞬间跪倒一片。 朝臣们皆是脑袋触地,双手按着金砖。从后面看有点像在练瑜伽! 于敏中毕竟老迈,有些眩晕。 扭头望了一眼跪在旁边的和珅,见这小子正在神游四方。 …… “和珅,于敏中你们说,朕该如何处置阿桂?” 和珅抬头,昂起身子: “江南贼势已成,如今不宜局部围剿。应当举全国之精兵齐集江南,泰山压顶,没有50万兵都不宜开战。” “奴才还看过抚远大将军呈送兵部的军报,其中谈到了伪吴王之精锐多来自皖北。” “嗯?”乾隆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带歪了。 连忙问道: “可有此事?” 兵部尚书立马出列,证明了和珅所言不虚。 于是,如何处置阿桂的议题,又变成了讨论淮西的民风。 “奴才建议,以皖制皖。” 众大臣心中唏嘘,感慨和珅真是灵活,又被他总结到了。 果然,乾隆点头: “以皖制皖,微言大义。朕读史也常有此感慨,淮西人素来凶狠。江南李逆倒是好算计。” 一番讨论, 朝堂达成了共识,扩建安徽绿营。 准确的说,是建一支安徽绿营新军,区别于以前的老绿营。 兵额直接定为5万! 所需饷银户部拨一半,另外一半由苏皖共建。 …… 于敏中突然冒出一句: “皇上,老臣觉得可以暂时放松围剿。” 顿时引起了众人侧目,乾隆也有些无名火,眼神不善! “老臣觉得,江南伪吴政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敌人。或可暂时放弃军事进攻,转而从其他方面着手,比如说商业?士绅?民心?” “于爱卿的意思朕懂了,杀人未必要用刀。朝廷一面集结天下重兵,一边在看不见的战场进攻,麻痹江南众贼。” “皇上圣明。” 于敏中抬头望着乾隆。 乾隆点头,对这个老家伙的好感度又上升了一层。 脑海中冒出一个评价:老奸巨猾! “两位爱卿所言都是老成谋国之计。历来对江南的围剿太过急切,太过仓促。绿营兵数量再多,也挑不起大梁。是朕轻看了这个落榜书生。” 殿内众大臣瞬间琢磨到了味道。 万岁爷还是圣明啊,居然能承认自己的错误。 看来阿桂的这顿板子依旧是高高举起,轻轻落下,惩罚不疼不痒而已。 同时也对两位军机大臣十分钦佩。难怪他们能混到这份上,靠的就是这份眼力见。知道这次摁不死阿桂,干脆就不泼脏水。 …… 然而他们终究还是低估了朝堂倾轧的残酷。 次日, 都察院一年轻御史就递上了弹劾阿桂的折子。 罗列罪名5项,其中最要命的一项是:刚愎自用,忽视预警,以至饶州府失陷,大军南撤路线被堵!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