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村里的人居然在两个秀才的组织下抗粮。 当然了,不是一颗未交。而是只交了李郁规定的三成,之后就以本村的田地都归举人老爷,照例是免纳粮的借口搪塞。 征粮队很意外,紧急上报。 整个秋收季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,不足10起。 …… 经济大臣范京直接下令武力征粮。 报告递交到李郁手里,他修改了两个字:把征粮改成了剿村。 傍晚时分,大军抵达新港村周边。 在军官们的命令下,开始扎营。 李郁没有住在营中,而是和亲卫们另择一处庙宇驻下。 他想观察一下第4军团的表现。 行军中规中矩,谈不上突出,也谈不上拉胯。 扎营,也是如此。 慢悠悠的分出一半人,在村子的几处出入道路扎营。其余一半人负责警戒。 村民们探头探脑,既不主动接触也不逃跑。 总之,他们的底气很结实。 大约是村子里的几位秀才老爷,洗脑洗的好。而仅有的那名举人实际上早就老的下不了床了,只是一个象征而已。 …… “这个村有村公所吗?” “没有,而是由隔壁村的兼任。王爷可要见人?” “带过来。” 一名有些胖乎乎的汉子,扑通双膝跪地。 “小的拜见王爷。” “新港村有多少田地?多少人口?” “7000多亩水田,200多户人家。小的调查的清清楚楚,纳粮凭证也早发到了他们手里。” “他们哪里来的底气抗粮?” “因为村子里读书人多,他们相信清廷还会杀回来。” “就这?” 汉子犹豫道: “新港村富庶,或许和海商海匪也有关系。” 李郁笑了,这就对了嘛。 光几个读书人没这么大胆子,村子里多少有些家伙什。 …… 拉开千里镜,远远望着村口的篝火。 这里的房子明显比其他村的好一些,瓦房数量不少。 “暂且歇息。” “把军令传下去,明日剿村。今晚放哨巡逻,稍有懈怠,军法从事。” 第4军团第3火枪营的士兵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当兵。 巡逻队每一个时辰换一班,放哨的每2个时辰换一批。而且上了刺刀。 这一夜,大部分人没睡着。 那个饭馆子弟翻来覆去,他总觉得今天遇到的这个参谋不对劲。 出门没带钱的习惯? 这得多大的谱,出门才不带钱! 而他说的那么淡定,好像理所当然一样。除非他是个大官,很大的那种。 …… 心里一咯噔,他就爬了起来。 帐内其余人也跟着爬起来。 “咋了?” “没,没什么。我就在想明天要开枪杀人怎么办?” 一群人沉默,有人默默说道: “那就杀吧,抗命的后果太严重。孩子要被退学、酒水经销权也没了。” “是啊,是啊。” 众人很快完成了心理建设,自我安慰开枪杀人不算残忍。 隔着那老远,叭勾一枪把人放倒,血腥程度一般般。属于比较人道的杀人方式。 …… 新港村内, 村民们也在忙碌,首先是藏匿财物。 这个村的普遍收入要高于其他村,除种田之外,他们还能从海上走私链条分一杯羹! 划着小舢板为过路的海船提供些淡水、食物,偶尔还帮着销赃。 清廷是禁海的,所以做这种事往往是集体行为,同时还得有点官面的人脉遮掩。 董秀才举着火把指挥家里人把金银细软都藏好,又藏起部分粮食。 最后才潇洒的抹了抹锃光瓦亮的脑门: “吾不惧贼威,明日让他们来搜。” “相公,放贼进村?不和他们打吗?” “打?拿什么打?” “咱村有刀,有火铳。” “火并就是给人家屠村的口实。不打,随他们来抢,反而安全。” “啊?” “妇人之见,别啰嗦了,快点去抹点锅灰,换件破烂衣服。不然大兵见你姿色尚可,拖进柴房可就麻烦了。” ……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