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全部是花银子买的,来自绿营军械仓库的“受潮报废药粉”,和官仓的“蒸发损耗火油”。 情报署的人对于银子的魅力有很深的体会。 一般来说,银子到位就没有买不了的路。 清廷这一点传统蛮好的,陋规得银都是团体分润,人多了,彼此的约束力就大。出现二五仔的概率很低很低。 …… 眼线已撒出去,打探扬州的异动和府衙的反应。 其余人就在这座庄园里默默待着。 庄园左边是官道,右边是河道。除了前后门,花园里还有条地道,堪称是情报据点的最佳选择。 内藏火器和刀剑,足够装备上百人! 一个黑壮少年在院子里无聊的把玩着燧发枪,未曾装火药,只是来回的翻看。 刘千背着手走了过来: “杨遇春,怕吗?” “不,不怕。” 他只是有些害怕刘千。先被下蒙汗药,后被熬鹰监禁,熬了3天3夜不给睡觉,他终于服软加入了李家军。 后来被送到第2军团,在黄石矶前哨堡垒防御战九死一生。 刘千拜访苗有林时,提出借用他半个月。 病榻上的苗有林自然不会拒绝,痛快的答应了。顺水人情而已,没必要恶了这个搞情报的家伙。 锦衣卫谁都怵。 …… “这一趟刺杀任务结束后,你想回第2军团还是留在情报署?” “属下还是想回军队。苗总指挥给我升官了,任营副指挥使。” 刘千笑了: “为何不是正职?按道理你有夺旗之功,可以破格提拔的。” “属下资历太浅。不过苗总指挥把属下那一营的正职给空缺了。” 刘千点点头,他听明白了。 以副职,行正职之权,没毛病。老苗这人倒是挺会笼络人心的。 “好好干。确实野战军团更适合你。” 杨遇春嘿嘿笑了,去找了块磨刀石,打磨一长一短两柄佩刀。 他确实很感激苗总指挥,交给自己一个甲士营,还是苗的起家老底子。 全盔全甲,兵器精锐,可比绿营威风多了。 若无火炮,双方白刃战,一营甲士破绿营两千轻轻松松。 …… 扬州,布政使衙门。 钱峰询问道: “海都统何时回扬州?” “回藩台,海都统在江北大营督师训练新卒,怕是要下个月才回扬州。若有急事可以快马去请的,也就50里路而已。” “不必了,下去吧。” 钱峰静静的坐了一会,待折子墨迹干透,再小心的将折子装进皮筒内,打上火漆。 唤来驿马,600里加急送京城。 他需要皇上的全力支持,彻查江北所有粮仓!尤其是那两座大仓! “藩台,江北大营来人求见。” “请进来。” 一名黄马褂侍卫,拱手行礼。 随即开口道: “钱大人,下官奉海都统之军令催促军粮。” “嗯?军中有粮几何?粮队又是几日一送?” …… “军中人尚有6日口粮,战马只有3日草料粗粮。运粮队是每3天送一次,并无延误,只是每次送的数量卡的太死。” 黄马褂侍卫表情有些不屑,他觉得是本地官府吝啬。 这很符合皇城根人士对于南方人的刻板印象——小气。每次都算着供应粮食,一点都舍不得多送。 他倒是不担心断粮,扬州府城到江北大营(仪征)也就五六十里路程,饿也饿不着。 望着此人离去的背影, 钱峰突然产生了一丝不详的预感,戴上红缨帽,走出屋子: “来人。” “藩台要出行吗? “备马,去扬平仓。” “嗻。” …… 扬平仓, 是城中最大的一座粮仓,供应全城官吏和百姓的口粮。 马车隆隆驶出,除了2个下人,4个衙役,还有4个陕甘绿营骑兵。 海兰察特意留下了这4个骑术娴熟的西北汉子,叮嘱无论何时何地,只要钱峰出行他们就务必随行。 这4人很开心的接受了。 护卫要员是美差。能跟着在扬州衙署的伙房吃饭,此间的伙食水平属实是大清第一流。 他们一动,陆续有两波人都跟着动了。 装束打扮看似是普通百姓,贩夫走卒。余光却一直盯着马车的去向,紧赶慢走! …… 长江,仪征段。 李郁在千里镜中仔细观察了江北大营。 绵延十几里,旌旗飘扬。 容易登陆的一段滩涂,皆在其严密控制中。 回到船舱,他开始琢磨接下来的作战方向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