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赵兄,我给你介绍一女画师如何?此人祖父曾是宫廷画师。” 其余2人连忙附和: “此乃大事。赵兄,可得给画师多加金子。” …… 李郁坐在书房内,静静的思索了一会。 今日和赵立夏的谈话是笼络人心,走个流程,顺便给颗定心丸。 是否要纳他的两个女儿,再说! 拿自己打个窝,就够有诚意了。 “画像入府”这种天马行空的创意也就自己想的出来。主要是谨慎,先瞧一下对方姿色。 为了帝国大业牺牲自己下半辈子的部分幸福,这可不行! 李郁向来不爱吃亏! 杭州商人胆大,这段时间扩张的厉害,甚至到其他府主动承揽矿山和道路工程。 反倒是苏州商人行事缩手缩脚,谨慎的过分。 李郁琢磨了一会,写了几张纸条。 “这一张交给商务副大臣福成。” “这一张给水师总指挥刘武。” “通知江心洲分舰队,3日后准备战舰护航,我要巡视一些区域。” 机要文书快速记录,追问道: “王爷需要巡视哪些区域?” “隔江眺望江北大营,实地视察江阴炮台,崇明水师基地,金山卫码头,最后是西山岛。” …… 安徽池州府, 阿桂收拢残兵,一口气后撤了百里,撤到了东流县才扎下大营。 身后并无追兵,但是出于一种谨慎考虑。 他没有在尧渡河北岸停留! 而是率兵渡河后,抵达了毗邻长江的东流县驻扎。 尧渡河,是长江南边的支流之一。 他担心李郁的水师战船会由长江切入尧渡河,阻止大军渡河南撤。 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。 以他对于李郁起家的战例情报研判,存在这种概率。 请罪折子早就递上去了,与其他官吏干砸了差事就惶惶不可终日不同,阿桂很淡定,甚至懒得粉饰战果。 …… “损失新募绿营兵1万9千人,经制之绿营兵5千余人。土尔扈特兵900余人,满洲八旗3人。” “另丢失弗朗机炮、九节十成炮等13门,战马200余匹。粮草4000余石。” 保和殿内, 总管太监秦驷以平静的语调,读完了这份军报。 乾隆面色如常,坐在龙椅之上。 底下的一群大臣面面相觑,不太敢说话。 这可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首席军机大臣章佳.阿桂,不是谁都有资格来指手画脚的。 “众爱卿为何一言不发?” 乾隆何等精明,眼神扫了一圈就猜到了七分。 都察院那帮御史个个都低着头,好像课堂上心虚怕被点名的学生。 帝心: 平时里,若是哪位3品以下官员有点小瑕疵,你们一个个义愤填膺,口诛笔伐,恨不得把人家喷到跳河。 今日,一个阿桂就不敢开口了? …… 乾隆干脆自己开口了: “阿桂虽有小挫,但有剿杀白莲的军功在前,功过相抵,倒也不必责罚。” “此次失败主要责任在于阿桂指挥失当。好在损失的多是绿营兵,朝廷并未伤及元气。” 说到这里, 乾隆特意瞪大眼睛快速扫视了一番殿内。 果然,他看到了几双稍显不忍、欲言又止的眼睛。心中暗暗将他们的名字记下,待找个由头该贬的贬官,该流的流。 这些人的反应说明了他们心中有杂念。并不是百分百忠于朕,忠于大清。 如果自己没猜错的话,这些人是想提醒自己“满汉一体”。 这种自以为是的奴才就不配出现在紫禁城内。 反观和珅、于敏中就很淡定,对于几万绿营兵的损失眼皮都不抬一下。大清子民何止亿万,这点损失未必对国有损,或许有利。 …… 结束后,军机处众人又开始私下讨论。 “下官觉得抚远大将军提到的棱堡,大有文章。” “附议。” “诸位觉得这说明了什么?说明了江南伪吴王的背后有洋人的势力介入。” “倒也未必。” “哦?” “也许,是这位伪吴王曾经在洋人的地盘上做过事。” “似有道理。此人定然是个汉奸。” …… 御书房内, 乾隆拉了一根丝线,没过一会,粘杆处侍卫统领悄悄赶到,单膝跪地。 “查查,李侍尧和李郁,祖上可有关联?” 侍卫统领满脸错愕的抬起头,见到了一张面无表情的脸。 “京中谣传甚广,不可全信,不可不信。给你2个月!”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