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王睿目测30岁上下,生的有些矮小,可能也就160左右,古铜色的皮肤下是虬结的肌肉,一副船员打扮。不过待人接物能看出来是受过家族熏陶的,不卑不亢有礼有节。 “邱会长言过了,我就是王家一个不入流支脉的庶子而已。” 说完,他大大方方的对刘一峰拱手行礼:“见过张掌柜。” 刘一峰赶紧回礼,不知道为什么,别看自己高对方一头,但刘一峰有一种自己真和他打起来,自己输面较大的感觉。 他的感觉没错,王睿论战斗经验的确比刘一峰丰富多了。此人13岁就跟随他们王家的船去南洋对付土著,20岁那年曾经只带了3个人,一把手铳,全歼了一个威胁到王家种植园的500人部落,在他们那片海域闯出了名号。 “张掌柜,其实我购买火器就是给他们准备的。王睿,你给张掌柜讲讲你们为什么要火器吧,不要隐瞒。” 王睿对邱老板行了一礼,转身面对刘一峰,顿时刘一峰感觉到了一股锐气,暗叹这个王睿不简单。 “张掌柜,是这样的。我之前一直在南洋对付危害家族产业的土著的,今年长老堂突然让我来东山州,目的是让我去开拓南方航线。” “南方航线?” “这个我来解释吧。” 邱老板接过了话题,因为这属于郑系高层才清楚地事,王睿的确可能知道的不多。 故事很简单,海事局开辟本土和东山州之间南方航线的尝试的确无限期停了下来,但民间却没有放弃。 民间航海界有个说法,当初发现前面几次开辟新航线船队的残骸地方,应该距离东山州已经很近了,或许再努力下,就能发现东山州的南部了。 刘一峰听的叹为观止,他第一次知道大明早就在探索南方航线了。他感叹到这个大明真的太开拓进取了,而且很明显已经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风气了,朝廷和海事局停下了,民间勇敢的顶了上去,和正史上相对保守的大明呈绝对反比。 “海事局其实并没有放弃,朝廷有掣肘,他们就委托了我们郑系。长老堂经过讨论,决定应下来。我们组织了两个舰队,一边从扶桑出发重走海事局的路线继续向东,另一边从东山州出发向西,王睿就是东山州这边出发的人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