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越是梳理原剧情,简易就越是恨其不争怨其不幸,想不通叉烧的脑筋到底是怎么转的。 倒不是简易不支持自由恋爱,追逐心之所向,而是简易没有办法接受为了一个男人,将自小对自己如珠似宝的亲人抛下的行为。 且在古代,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追求门当户对不是没有道理的,不然也不会曾传承几千年之久。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,大多数时候女孩子都是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不能随意外出,见陌生男人的。 这样一来,女孩子们能见到的男人就难有几个,除了通过话本子和他人的口述,很难再有对外的见识。 这就导致女孩子们对于男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和幻想,对女人还十分灵光的脑瓜子一遇上男人,便会降智,傻乎乎的被人撩拨被人骗。 男孩子这边也是同样的道理,那些女孩子都不出门,那么仅靠着一年到头,一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的见面次数,除了容貌声音高矮胖瘦啥的,还能看得出来什么? 唯一比女孩子好点的,不过就是就算娶回来的妻子不尽如人意,关系也不太大,大不了敬着些,多纳几房小妾就是了。 而父亲社会地位普遍比女人高些,见识到的人多些,可以在外走动考察女婿人选。 母亲则可以在宴会聚会等时候,同好友互相打探交流情报,探讨谁家的子女优秀,谁家的孩子身有劣迹。 活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什么人没见过,联手起来,基本能够筛下就成家世不行,人品不好,才能不出众的少年郎,确保女儿将来不说同丈夫举案齐眉,恩爱到老,但起码可以做到相敬如宾,衣食无忧。 至于女婿最后私底下的人品,那就只能靠命了。 /94/94584/20984922.html 第(3/3)页